白酒研究网 > > 研究成果 > 《长江首城,诗意宜宾》范成大来过宜宾

《长江首城,诗意宜宾》范成大来过宜宾

时间: 郭五林

硬汉范成大:乱山满平野,涨水浩大川

范成大(1126626日—1193101日),字至能。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范成大为南宋名臣、文学家。被誉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范成大在南宋主和派占优势的情况下,受宋孝宗派遣出使金国,以硬汉气概震撼金国,回到宋朝后成为全国闻名的有骨气的外交家。在硬汉范成大眼里,宜宾的山石自刚,而宜宾的水亦刚强。

一、《宣化道中》:瘦草萧疏已似秋,盘陀山骨束江流

1177年夏天,范成大卸任成都市长官,准备回到京城杭州去。于是他就乘船从成都出发,沿岷江而下。范成大这一趟行程,于五月二十九日从成都万里桥出发,一路行程上万里,于十月到达苏州。此行路线是成都眉山乐山宜宾泸州重庆武汉九江南京镇江常州苏州。范成大将沿途所见,写成两卷游记,取杜甫诗“门泊东吴万里船”之意,命名为《吴船录》。

范成大在游记《吴船录》中记述:“甲辰(七月七日)。发下坝。百里,至叙州宣化县。百二十里,至叙州,才亭午。”看来顺流而下船速挺快,清晨从乐山市犍为县境内发船,中午就到了宜宾。大约4个小时行船220里,时速55里。由此速度推论,李白当年从峨眉山市的清溪驿出发,到重庆约1000里。出发时月亮初升,大约晚上8点,因而李白经过宜宾城的时间大约是晚上12点。如果船行不停的话,应当在中午12点前到达重庆。当天晚上月光皎洁,便于行船,所以李白应当是一晚上就从峨眉山市赶到了重庆市的。在唐代,一晚上的行程这么远,真是神速。即使是现在,从峨眉山市驾车走高速都要将近4个小时。可见,顺水又顺风,真是人生难得的幸事。

范成大在途中写下一首诗《宣化道中》。

 

宣化道中

 

[宋]范成大

 

瘦草萧疏已似秋,

盘陀山骨束江流。

两崖若不顽如铁,

争得狂澜拍岸休?

 

故事前的故事:作诗《宣化道中》当天,是七月七日,范成大从乐山市犍为县的下坝出发,船行百里,到达宣化县。范成大船行途中的叙州宣化县就是现在的宜宾市叙州区蕨溪镇宣化坝。船又行了120里,到达宜宾。当时的宜宾叫叙州,州城在现在宜宾市翠屏区安阜街道,五粮液东大门至岷江铁桥之间的一段岷江边的狭长地带内。

    故事就是故事:船行岷江经过宣化县时,看见岷江两岸草木萧瑟稀疏,就像秋天已经到来的感觉。江水蜿蜒,高山壁立,江面狭窄。江水没能冲开坚硬的悬崖,形成高岸深谷,江面无法变得宽阔,江水流得越来越急,小船行驶迅速,浪花飞溅江岸,形成一片连续不断的水布。

)《将至叙州》:乱山满平野,涨水浩大川

 

 范成大将至叙州时,下船短暂参观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呢?诗中所提的地方有这样几个特征:江面宽,平地多,岸上道路狭窄,山上林木稀疏,人烟稀少,农夫种植方式刀耕火种,有蛮族商人,夏天都还披着羊毛毡,穷乡僻壤,有码头。符合这些特征的地方,在岷江边有牛口坝、公馆坝、菜坝、旧州坝。这是郭五林在岷江边的菜坝拍摄的图片,大家可以比照诗中场景。

 

    宜宾岷江北岸旧州坝的旧州塔,最迟于公元1109年建成,距今已900多年的历史。旧州塔由廖翰捐建。廖翰是黄庭坚诗《廖致平送绿荔支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支绿酒亦为戎州第一》中廖致平的爷爷。廖翰继续祖辈遗产,在宜宾市叙州区赵场街道的金沙江边有荔枝园,园植荔枝上万株。家庭极为富有。廖致平的父亲廖琮为宜宾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廖致平为宜宾历史上第二个进士。旧州塔为四方形砖塔,十三级密檐式,系印缅塔式建筑风格,建在当时戎州的西城门外,虽历经无数的战乱风雨,依然保存完好。按北宋时的生产力,捐建一个旧州塔,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旧州塔在当时建筑水平下的高度,与建宜宾市三江口华侨城主楼的高度,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可能差不多。由廖致平爷爷廖翰捐建的旧州塔就在宋代的叙州城西城门外。现在五粮液东大门外还有一段残存的古代叙州城墙。这个古代叙州城墙距离大佛沱的距离,下到江边约1公里,另外还是有水上距离约5公里左右。陆上距离约10公里左右。可以想见,范成大将至叙州时在叙州郊外游外有短暂时间的游玩,相当于现在郊游。范成大在船到叙州前,观赏两岸风光,写下一首诗《将至叙州》:

将至叙州

 

[宋]范成大

 

乱山满平野,涨水浩大川。

仄径无辙迹,疏林有炊烟。

山农旦烧畬(shē),蛮贾暑荷毡。

穷乡足荒怪,打鼓催我船。

 

故事前的故事:这是范成大写自己即将到达叙州时的情景的诗。范成大当时即将到达的叙州州治在现在的宜宾市翠屏区安阜街道五粮液路、岷江西路沿岷江一带,具体范围大约在今南北走向的锁江街、西北—东南走向的五粮液路和与之垂直的西南—东北走向的航天路以及岷江围成的一个长条形的沿江地带。也就是近些年一直在规划的五粮液特色文化街区的范围。

故事就是故事:船就要到达叙州了,看到一片开阔的地面就下船去走走。这片平地后面是大片的乱山。这几天,江水暴涨,江面开阔,江水湍急,江上来往的船只很少。地面的小路上没有人马行走的痕迹,远处稀疏的山林里升起一股炊烟。还是上午,天气就已经很热了。偶尔看见一个农夫在山上烧荒种田,几个商人,在酷暑天气依然披着羊毛毡。这些穷乡僻壤的地方,真是地势荒凉着装奇怪啊。正在大发感慨的时候,船夫打起了鼓,催我上船了。

故事外的故事:范成大经过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呢?诗中所提的地方有这样几个特征:江面宽,平地多,岸上道路狭窄,山上林木稀疏,人烟稀少,农夫种植方式刀耕火种,有蛮族商人,夏天都还披着羊毛毡,穷乡僻壤,有码头。符合这些特征的地方,在岷江边有牛口坝、公馆坝、菜坝、旧州坝。有人说诗中的打鼓是指当地居民为了激励大家劳动打鼓,有人说打鼓是船夫催范成大上船。如果是船夫打鼓催范成大上船,那么从这个细节中推测,可能是船在排队过滩,那么他们歇息的这个地方有急滩。在菜坝和旧州坝之间从前有一个急滩,这个急滩上经常翻船,死人漂浮在岷江沱里边。为了祈祷平安求得神仙保佑,在这个急滩旁,唐朝时人们就已在江边岩石上修建了一个巨大的佛像,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大佛沱。大佛沱的神龛中还有很多宋代的佛像。岷江边有一个著名的寺庙,叫北岩寺,位地五粮液集团公司内。

中国的酒类企业中,只有五粮液集团公司内有庙宇。这个庙宇就是北岩寺,位于五粮液集团公司财富宾馆下邻近岷江的岸边。因其北边有岩,故名北岩寺。其北边之岩名为赤岩,当地人称红岩、孜岩、蚩岩。赤岩因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凿通僰道至此,积薪烧岩,也就是先燃烧木材把岩石烧烫发红,再用水淋熄。岩石由于剧烈的热胀冷缩而破裂,便于开凿。山岩上由是留下赤、橙、黄、绿、紫的斑纹,映到岷江水中,波光荡漾之下,五彩缤纷。来自长江中游的湖北江段的大鱼,游到这里,被山岩的倒影惊吓,不敢上游,至此返回。从宜宾的三江口到宜宾赤岩下的这一段约10公里的江水,与宜宾三江口到金沙江马鸣溪段,都是著名的长江大型鱼类中华鲟洄游产卵的重要地段。

《叙州府志》上记载说:唐朝有一个和尚,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人称预知和尚。唐代大历年间,也就是766——779年间的某个时间。预知和尚在宜宾北岩下修建了一个小寺庙。第六天清早时分,预知和尚起床后,就把自己的弟子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大家赶快把粮食收集起来放在一起。”弟子们问为什么,预知和尚说:“今天下午将有暴客来,我们在这里等他们来,把这些东西给他们。”果然,下午来了一群暴客,把他们准备的粮食全部抢走。暴客,宜宾人一般称为棒客,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土匪或强盗。但这些暴客竟然一下午都走不出山。于是就把抢来的粮食丢弃,自己逃跑了。

这个故事记载于李文渊所写的《北岩记》中。预知和尚的神预测传播面甚广,竟然被写入清光绪二十一年,也即1895年由王应麟、邱晋成等篡的《叙州府志》中,这个故事都已经流传了1100多年了,可见北岩寺影响之深远。

现存的北岩寺是明朝时期修建的。建寺时间是156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初名崇海庵,以女性尼姑为主,信仰神灵为妈祖,女尼姑常做法事,为在江上航行的船只祈祷平安顺利。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更名为北岩寺,以男性僧尼为主,信仰佛教。北岩寺占地2900米,现有教职人员5名。1986年,北岩寺被当时的(县级)宜宾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批准为佛教尼从道场。北岸寺是宜宾市比较知名的一个宗教场所。

三、江安道中》:张旗且喜三滩驶,叱驭曾惊九折艰

公元1177年夏天,范成大东返,从岷江进入长江。宜宾境内的岷江流经叙州区、屏山县、翠屏区,长江流经翠屏区、叙州区、南溪区、江安县。江安县是长江在宜宾境内流经的最后一个县。因原长江边的县级宜宾市改为翠屏区、南溪县改为南溪区、翠屏区区划调整后长江边的南岸街道、南广镇等划入叙州区,江安县现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县。因江安县离宜宾城区较远,所以,古人乘船从宜宾出发,一般需要在江安歇息,由此形成了江安的繁华。

范成大从宜宾到江安的行程,他在游记《吴船录》中说:七月八日,我从宜宾出发,从三江口进入长江。船行15里,有南广河汇入长江。船在长江上通畅地航行120里,到达宜宾市南溪区。南溪区再行45里,到达宜宾市江安县。从江安县往下行至纳溪的长江航道上,有急流险滩,人称张旗三滩。就是说这里水流湍急,指挥船过的旗子刚刚举起来,船就已经飙过三个险滩了。船行120里,到泸州,正是下午4点前后。江安县地在历史上长期属于泸州,在1950年后才划归宜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安县划归宜宾,让泸州的文史专家深感遗憾,大量的泸州文化都得依托江安文化。

原文为:“乙巳,发叙州。十五里,有南广江来合大江。通百二十里,至南溪县。四十五里,至泸州江安县。道中有滩。号张旗三滩。谓湍势奔急,张旗之顷,已过三滩。百二十里,至泸州,方申时。

这一段惊险的历程,范成大写诗《江安道中》以纪念。

 

江安道中

 

[南宋]范成大

 

    近泸州最险处,号张旗三滩,言张旗之顷,已过三滩,其湍急如此。泸戎之间有渡泸亭,然不知孔明竟出何路?今锁江对岸废城,下临马湖江,有《韦皋纪功碑》岿然荒棒中,疑此或是古迹。

浓绿连村荔子丹,瘴云将雨过前川。

张旗且喜三滩驶,叱驭曾惊九折艰。

泸水舟闲迷古渡,马湖碑缺伴荒山。

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故事前的故事:从隋至清,现属宜宾市的江安县属泸州市管辖。宋朝时江安县属泸州市管辖。江安县现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革命老区县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历史上多有文化名人经过江安并为江安吟诗作赋,做下宝贵的文化遗产。范成大经过江安时写诗《江安道中》。诗前序言中说:船到泸州,经过一段相当凶险的江流,号称张旗三滩的地方。张旗三滩的意思是说,把船旗张起来的那一会儿时间,船就已经过了三个滩了,长江这段水流的湍急由此可见。泸州和宜宾之间有渡泸亭,传说是为纪念诸葛亮渡泸水而修建的,但我无从考证诸葛亮到底从何哪条道路出发,想必是后人想要依托诸葛亮建功立业之事激励自己奋发有为而建造的吧。我前不久从宜宾经过,锁江石对岸有古代戎州的废城,下面不远处有金沙江流过。那里的草丛中矗立着一块《韦皋纪功碑》,这推测这块碑是唐代遗留下来的古迹,那里应当是诸葛亮渡泸水经过的地方。

 

宜宾市翠屏区僰道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有一则关于《韦皋纪功碑》的说明:2022年6月在对明代三下城墙修缮维护时,发掘出高约4米的文物赑屃,上有石碑刻文。据考证为唐朝时期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纪功碑。韦皋出镇蜀地二十一年,兼任戎州都督,在宜宾驻防三年,韦皋击退吐蕃,保卫西南,为宜宾及川南片区的安定和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唐德宗封其为“南康郡王”。郭五林摄。

 

故事就是故事:宜宾、泸州的荔枝真是多啊,从宜宾吃了荔枝,到了江安,又见长江两岸,荔枝林郁郁葱葱,一村连着一村。船从江安进入纳溪,转眼之间就经过了著名的纳溪三大凶滩头脊梁、二脊梁和三脊梁。惊喜于自己居然敢在惊涛骇浪中行驶,就像当年汉朝益州刺史王阳一样,个人旅游的时候非常害怕邛崃的九折坡之凶险,但一旦公务在身时,就大声吆喝马儿经过九折坡,那种因公忘险、奋不顾身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所以我今天敢从这里经过,那是因为皇命在身、奉旨而行,就算我曾经听说过当地民谣“头脊梁打个角,二脊梁跑不脱”,但我既不怕船烂人危,也不怕船毁人亡,依然冲过险滩向京城方向前进。在泸州的长江边的渡口停留下来,欣赏周边的美丽景色。回想经过宜宾时,看过金沙江边的《韦南康纪功碑》。这块碑是为了纪念唐代西川节度使韦皋在“服南诏,摧吐蕃”的丰功伟绩而树立的,但这块纪功碑已经在日晒雨淋、风吹雨打中被风化、侵蚀,韦皋在四川的丰功伟绩在历史长河洗涤中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我虽然也做过四川制置使,但比起韦皋来说,却显得声名功业一无所有,这样冒险犯难于这瘴气横生、波涛险恶的百蛮之地有必要吗?

 

长江头脊梁。刘界平摄。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故事外的故事:头脊梁礁石群,位于长江泸州市纳溪区麻柳沱段。这里的礁石群经过亿万年的长江水的冲刷和切割,形成壮丽的自然景观,从岸上的麒麟文化广场看上去,这段礁石就像是长江的脊梁。不远处还有两堆礁石。三堆礁石形成一个“川”字形排列在长江中间。人们称之为头脊梁、二脊梁、三脊梁,成为长江航道附近一道奇特的地貌景观。



平等表达·友善交流
请登录 注册会员 会员登录
地址: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国白酒学院综合楼113室   邮箱 :138897698@qq.com
Copyright@2023郭五林 版权所有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20230019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