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研究网 > > 研究成果 > 《宜宾往事》故事17 轿子石:为什么成了教子石?

《宜宾往事》故事17 轿子石:为什么成了教子石?

时间: 郭五林

故事4 轿子石:为什么成了教子石?

 


赵场的故事因薛焕而得以延伸。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小时从家里出门沿石板路向西北边走大约40分钟,就到了一条叫马鸣溪的河沟的地方,走过几块石头连成的小桥后,再往前走十多分钟,就可以到达金沙江边,赶划子到宜宾城。


在这个河沟边上的路上,有一块大石头。大人给我们说,这块石头叫轿子石。从前从赵场出来的官宦人家,坐着轿子送儿子进京赶考,到了这里轿子就不再过河了。停下轿来在这里歇息。父子两人就在这里告别。父亲就语重心长地教儿子外出注意事项,特别是做人之道和做官之道。


这块石头所在地方在206省道旁在马鸣溪边与赵场的公路连接处,高德地图上的名称叫“轿子石”。后来我发现这块石头的真名其实应该是“教子石”。宜宾市叙州区有一个叫“教子石商务信息咨询部”的机构。国内叫“教子石”的地方有钦州教子石、玉林市教子石、兴业县教子石、北京市昌平县教子石等。


《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父教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种传统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在父子分别前,坐在石头上歇息的时候,对儿子进行教育,是赵场教育的特殊方式。


这个石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在这里教子呢?这些路线,其实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尺道”的经络血脉。秦朝时期开辟的五尺道,其实是一个庞大的道路网。后来的研究地图上标注的只是其中的主道。在这些主道之间,还有很多如毛细血管般的辅道或连接道。在候旨坡下边,还有一段石板路,那明显是五尺道的遗迹。可惜考古的专家们没到过。


隔教子石很近的地方有一个村,叫牛洗村。在隔我老家大约四五里路的那个叫书房头的地方。这个村里有赵景深和赵慧深两兄妹故居。赵景深是复旦大学十大知名教授之一,赵慧深是著名表演艺术家。但那瓦房因为年久失修又无人居住而正在坏朽,与旁边最近修建的别墅形成鲜明的对比。


想想赵场人杰地灵,仅清朝期间赵家就出过6个进士,29个举人,几十个秀才。薛家一家就出了7个大夫。赵场人要到宜宾,必须要从这里跨过一个小河沟,沿着马鸣溪走到金沙江边,再赶划子到宜宾城,从而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曾经在这个地方发生过多少次父亲送儿子参考的场景,不只赵家和薛家的父辈会在这里送别孩子,赵场的其他家的父辈同样会在这里送别孩子,给孩子临别赠言。两三百年来,每一年,甚至可能每一天,都有父辈在这里教育孩子。由此,这块石头就从一次停留演化为一种历史现象,成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那么,我在听我父亲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是不是也是一场教子活动呢!


现在,这块石头虽然因为修建公路被移开了,但教子这种形式仍在以其他的方式进行着。教子石的文化必将长期影响着赵场人。


我是边阅读边写作的,到2021年5月31日,我读到薛元敬先生写的《深藏故宫的宜宾乡贤薛启棂背后的那些事》这篇文章中,我感到教子石的存在。于是我又把薛家的故事加进来。


薛元敬先生讲述了薛家的故事。在广东中山执教的文友陈伟平老师打电话告诉薛元敬,陈伟平他本人在查阅史料时,意外查到晚清四川总督吴棠给同治帝《为题请四川宜宾县已故封职薛启棂入祀乡贤事》的奏折条目,希望薛元敬能够想法查找其内容,为薛元敬正在探索的《洋务先驱薛焕》再添佐证,为家乡宜宾推出这乡贤楷模。


 


根据《蜀南薛氏家谱》载,薛启棂的入川始祖薛甲,明嘉靖进士,由江南江宁府由宦入川为叙泸卫兵备佥事,泸州钟鼓楼即其所建;二世薛俊杰,岁贡生,金堂县训导;三世薛维翰,增广生,雅州府清溪县训导;四世薛纬,岁贡生,仍为清溪县训导;五世薛锦奇,增生,未出仕;六世薛澐,增生,重庆府训导。历时六世书香传家,多为教职。到七世薛启棂,已发展为宜宾县黎汤乡(今叙州区赵场街道)一大望族。薛启棂四兄弟,长兄薛启模渍学早逝,二兄薛启楷以廪贡生出仕乐山县训导,弟薛启材以岁贡生出仕重庆府训导。薛启棂考取秀才后,本有机会出仕,但因兄弟皆在外为官,他必须在家伺奉致仕回乡的老父。自古读书人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良相治国安邦,良医治病救人。薛启棂唯有在家一边尽孝,一边为族中子弟蒙课,一边行医。在薛启棂培养下,三个儿子都很争气:长子薛煐以廪贡生出仕黔江县教谕;三子薛熏以廪贡生出仕华阳县教谕;最争气的是次子薛焕,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举后,由金山知县一步步擢升为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钦差洋务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并因三战上海“力守海滨以待援师之功”得赏头品顶戴。七世书香加三个儿子在朝为官,薛启棂也算“谟猷裕后”了。从第二条看:在叙州区赵场古木湾薛家大院遗址旁,有地名“祠堂田”,其名源于薛启棂在三个儿子入仕后,为颂“祖德流芳”出资修建了薛氏祠堂,同时还捐出部分田地作祠堂产业,其收入专供族人祭祖与办丧事,以及补贴本邑穷家弟子读书费用。遇上灾荒年,薛启棂还在祠堂前搭粥棚赈济穷人。确实“乐善好施,屡捐资助教”。对第三条薛启棂修桥补路善举,留下的痕迹更多。薛元敬说他第一次去赵场古木湾寻根时,当地人即指着湾前一条小路对他说,这儿原来是宜宾通向云南方向的大道,是薛家人出资修建的,只因后来改道才荒芜了。在小河石桥边,有人还到田间拔了把稻草,蘸水擦去桥梁上的青苔与污泥,让薛元敬看上面“薛家桥”三字。


平等表达·友善交流
请登录 注册会员 会员登录
地址: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国白酒学院综合楼113室   邮箱 :138897698@qq.com
Copyright@2023郭五林 版权所有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20230019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