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研究网 > > 研究活动 > 《长江首城,诗意宜宾》长江首城的官员

《长江首城,诗意宜宾》长江首城的官员

时间: 郭五林

长江首城的官员

   长期以来,岷江西部、金沙江全流域,对于建都在黄河中下游或长江中下游的朝代来说,宜宾都是西部边陲之地。不论是从唐朝都城长安、北宋都城汴京、南宋都城临安、元朝大都、明代都城南京、北京、清代都城北京来说,到宜宾任职做官都是远别京城、独在异乡的事情。因而,来宜宾的历代官员,多有伤怀痛别、思乡恋京情绪。在合江门看大江东去,在长江上经历风雨飘摇,在异地怀想老友,在他乡思念亲朋。人说相思如流水,见到流水更相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第一节  刘兼:归去水云多阻隔,别来情绪足悲伤

秋夕书怀呈戎州郎中(二首)

 

[唐]刘兼

 

萦律初回枕簟(diàn)凉,松风漂泊入华堂。

谈鸡寂寞纱窗静,梦蝶萧条玉漏长。

归去水云多阻隔,别来情绪足悲伤。

霜砧月笛休相引,只有离襟泪两行。

 

风送秋荷满鼻香,竹声敲玉近虚廊。

梦回故国情方黯,月过疏帘夜正亮。

菱镜也知移艳态,锦书其奈隔年光。

鸾胶处处难寻觅,断尽相思寸寸肠。

 

    

群山环绕,三江流淌。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如此热爱宜宾。但倘若是一个外省人,总有思乡情绪,我们如何留住他们。望得见的山上,看得见的水中,有没有他乡的文化在内?宜宾正在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在文化上更需要兼容并包,广纳博采,多方彰显,形象展示。郭五林摄。

 

故事前的故事:这首诗大概是唐朝诗人刘兼写给在朝廷做郎中的某个宜宾人的诗。作诗时间是在秋天的某个下午,诗人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汇报给该郎中,似有向朝廷官吏汇报思想、请求举荐之意。刘兼生于陕西西安,是当时的京城人士。生卒年不详。诗中戎州郎中姓名不详。查唐代历史,宜宾籍人士只有黎干在朝廷任职,先后任刑部侍郎、京兆尹、兵部侍郎等职。汉代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任职满一年称尚书郎,任职满三年称侍郎。诗人刘兼是唐朝长安人,曾经做过荣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荣县长官。刘兼现存诗一卷。史料认为刘兼生活于五代和宋朝间,我推测刘兼生活于唐末、五代至北宋初年之间。这样部分资料把刘兼列入唐朝诗人就可说得通了。五代是感觉很长的一个朝代,其实从907年至960年总共才54年。理论上刘兼只要活过54岁,他就可能跨越唐、五代、北宋三个朝代。从部分资料看刘兼曾经两次到四川,在四川的时间很长。据宜宾现有资料看,宜宾在唐代只有一个黎干是京官。黎干生于公元716年,卒于公元779年。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石马村现残存一石马,当地人称为唐德宗所赐,原黎干墓前有两石马,后该地多以石马命名,如石马溪、石马桥、石马坡、石马村等。黎干去世时刘兼还未出生,黎干与刘兼生平应无交集。宜宾在宋代的第一个京官是廖琮,即黄庭坚诗中廖致平的父亲,廖致平是宜宾第二个进士。但廖琮生于1026年,卒于1101年。廖琮与刘兼生平应无交集。但查阅诸多史料,发现既有把刘兼列为唐代诗人的,也有把刘兼列为宋代诗人,对刘兼这样一个横跨三个朝代的特殊人物来说,不管把刘兼列为唐代还是宋代抑或是五代,都有其合理性。我花这么多文字,对刘兼的论述既没有证实也没有证伪,只能算是一个论证过程,让大家在历史的逻辑推理中感受到历史的复杂性,相比平时的视频观看来说,能够获得更多阅读快感。

故事就是故事:又到新的一年的九月天了,天气已经渐渐转凉,睡在竹席上,松风吹进卧室,已经感到有些寒冷了。一个人睡在床上,无人可与对话,只能看见纱窗静静地立在那里。在梦中,也是孤苦伶仃的。从梦中醒来,一直等了很久才天亮。我到宜宾来了之后,一直想回到京城老家去,可是要回到京城老家需要跋山涉水,跨越山重水绕,乡愁萦绕在我心中,我的心中充满忧伤。月华如霜,夜晚江边的捣衣声和月下笛声,引得我离开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更加浓烈,两行清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我是多么想回到我的京城老家去任职啊!

一阵秋风吹来,荷花清爽宜人的香气充溢屋内,竹叶互相摩擦的声音传进房间。月光透过轻薄的窗帘照得屋子一片光明,而我的心却在梦回故都后感到灰暗。岁月变迁,再是明亮的菱花镜面也无法把我照出来更年轻,再是温情的家信也无法阻挡岁月催人老。我的妻子已经去世,我在这世上再也找不到像她那样和我关系亲密的人了。思念让我肝肠寸断,心如刀绞。

 

 2021年,宜宾市重修夹镜楼。宜宾夹镜楼因楚商取李白诗《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中之“两水夹明镜”意境而命名。郭五林摄。

登楼远眺,游目骋怀,发思古之幽愁,抒旷世之情怀,是古代文人商贾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表达方式。宜宾是金沙江、岷江汇合成长江的起点处,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在宜宾做或短或长的停留。思乡、恋家之情油然而生。宜宾是典型的移民城市。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陕西、山西、广东、广西等省区政策移民、商业移民、军事移民广泛分布于宜宾各地。作客他乡,难免有怀念亲人、思念故乡之情。宜宾的三江交汇处,是可以包容最多客居他乡的文人商贾遥望他乡、思念亲人的地方。宜宾合江门的夹镜楼,本来是楚地的商人到了宜宾,为安慰乡愁而修建的。因时间久远,历史上已多次塌圮、多次重建。

面对夕阳,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思乡情感;偶遇老乡,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传情方式;独居旅舍,有“万里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的孤独感受;登楼远望,有“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鬒zhěn,头发黑而稠密)不变”的辛酸感受。那种内心不知何时才能归乡的惆怅,引得思乡的泪水如雪花一样没落。思家催人老,青丝变白变。每当在风急雨骤之夜读到或听到李商隐的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想,没有几人会不黯然神伤凄然泪下的。

月明星稀之夜,登夹镜楼,看双江秋涨,看双江映月,是离人迁客抒怀乡之情、表他乡之感的传统方式。成千上万他乡异客曾经登上夹镜楼,眺望过可以往来的三条大江水面,仰视过同照他乡与故乡的月亮,却看见月亮在江中被分成了两个,岷江江心一个月亮,金江江心一个月亮,连月亮都被分成两个影子,可想分别的忧愁有多么明显。夹镜楼给游客呈现的表面是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两个影子,却是通过一月二影的方式表达最强烈的撕裂感。撕心裂肺、心如刀绞、肝肠寸断、椎心泣血、哀痛欲绝等最典型的乡愁在这里无声地抒发。水平如镜的大江,“载不动,许多愁。”

乡愁是一种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高永贵诗《宜宾八景即诗之五——江楼夜月》:“江水滔滔古戎州,楼台独上强说愁。夜半钟声随波远,月照肝胆见白头。”就是对这种乡愁的写照。

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明月之下寄托乡愁的意境写得很多,唯有宜宾,这个移民城市,因两江汇流,而把思乡的情感,通过一月映二影的方式把这种分别表达极其深刻。唯其如此,夹镜楼,才不只是一个名字,它是人类为了发展而迁徙后产生的离愁的最深刻、最独特的表现。

重修夹镜楼,让宜宾这个移民城市的广大移民后裔,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宜宾这个川滇黔结合部的西部交通枢纽城市能够兼容并包、集杂成醇、多元融合、团结奋进。夹镜楼是城市之心。

  

故事外的故事:古人常以爱情婚姻比喻政治。把爱情比喻为政治得意,把失恋比喻为政治失意。把对家园、妻儿的思念比喻为对职位的追求。流传最广的就是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唐朝时藩镇高官李师道想要利诱拉拢张籍,张籍又不好直白推辞,于是通过一个已婚之妇不便再嫁的口吻来委婉地拒绝:“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刘兼这两首诗,表面上是写自己经历背井离乡之苦、妻离子散之痛,但因这是写给政治人物的,因而这两首诗不应当作为表达自己的苦情、悲情、伤情的诗歌来读,而应当作为政治表态诗来读。因为作者的诗题为《秋夕书怀呈戎州郎中》,这个标题很有政治标题的意味,就是说在这个秋天的下午我给您(戎州郎中)写这封信呈报给你,请你理解我的政治理想。那么这个政治理想通过思家来表示,表面上看是想回到长安,实际上想回到朝廷任职。由此说来,这个郎中是吏部郎中最为可能,因为官员的调动属于吏部的事情。所以刘兼在这个郎中的老家戎州任职,希望通过职权上隶属、地理上关联的方式打动对方,请对方帮忙把自己调回朝廷任职,不要再在这么偏远的地方任职了。这样理解,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这首诗会成为经典入选《唐百家诗》了。

再往深里说,诗人其实缺乏高超的政治谋略。因为诗人只考虑了个人感受,只说自己工作地势偏远、生活条件艰苦、多次申请调动都没有成功,而没有从对方角度来陈述为什么朝廷要调他回去、郎中以什么方式调他回去、郎中为什么要调他回去等问题。所以诗人考虑问题是不全面的、不深入的、无助于解决问题的。诗人应当隐晦地说父母年老需要侍亲、思念郎中德才兼备想要共事、久在地方了解民情需要向皇上汇报等,这样才能全面表达意思,达成自己想回京城的目的。

不管怎样,这首诗都算通过抒发离别之情来打动对方的一首好诗,值得学习和借鉴。特别是这首诗和宜宾的人物有关,对于提高宜宾文化内涵、延伸宜宾文化外延有重要作用。


平等表达·友善交流
请登录 注册会员 会员登录
地址: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国白酒学院综合楼113室   邮箱 :138897698@qq.com
Copyright@2023郭五林 版权所有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20230019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