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研究网 > > 研究成果 > 《长江首城,诗意宜宾》茶饮

《长江首城,诗意宜宾》茶饮

时间: 郭五林

茶饮:酒杯未觉浮蚁滑,茶鼎已作苍蝇鸣

黄庭坚喜欢喝茶,对泡茶用水特别讲究。宜宾市叙州区南岸街道金鱼社区,因原有金鱼井而得名。金鱼井原址位于戎州大桥与戎州路西段交界处,从老城区过戎州大桥前行数百步即到。黄庭坚到戎州时,令人把戎州城各地的井水、泉水全部汲出来品尝过,认为只有这里的水用来泡茶是最好的。原文见《蜀中名胜记·本志》“旧戎州南门外里许,金鱼井,山谷品其水为第一。”《明一统志》记载:“(金鱼井)在府城南。黄庭坚寓居时酷喜茶,令人遍汲井泉试之,惟此水品为第一。”经黄庭坚品评,安乐泉水用于酿酒是戎州最好的,金鱼井水用于泡茶是戎州最好的。

据《唐宋文学编年地图》:1100年,黄庭坚在戎州,戎州太守刘广之率宾僚宴饮于锁江亭,并品尝荔枝,山谷躬逢盛事,即席赋诗。作品:次韵李任道晚饮锁江亭。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三首。次韵李任道食荔枝有感三首。出处: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322页。

 

次韵李任道晚饮锁江亭

 

[北宋]黄庭坚

 

西来雪浪如炰烹,两涯一苇乃可横。

忽思钟陵江十里,白苹风起縠(hú)纹生。

酒杯未觉浮蚁滑,茶鼎已作苍蝇鸣。

归时共须落日尽,亦嫌持盖仆屡更。

 

宜宾五粮液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参与投资的早白尖茶业,位于宜宾市高县来复镇大屋村。因受金沙江流域带来的印度洋暖流的影响,茶叶出产时间比国内其他地方早1个月左右。早白尖号称中国第一红茶庄园,其生产的红茶享誉全国。这里距黄庭坚饮茶的锁江亭直线距离约10公里,步行里程约20公里,晴好天气祼眼可见。郭五林摄。

 

故事前的故事:锁江亭在今宜宾市翠屏区安阜街道办事处岷江边,这块石头从岸边伸入江心,似有锁住岷江之势,故当地人称锁江石。石上刻有“锁江”二字,落款题字“山谷”。有人认为是黄庭坚所书,有人认为是清代叙州知州何师心所书。宋朝时期,在这里设置铁链锁江,其作用主要有二:一是在乱世防止南蛮西夷从金沙江转入岷江逆水而上袭击叙州城。二是在治世控制商船通行以收取税收。《宜宾县志》上记载:“戎州江北,岷江两岸大石屹立,置铁链横截其处,控扼夷锁江亭建于锁江石上,现亭已不见,有‘锁江’二字留在石上。”

根据《山谷先生年谱》记载,1100年,五月十五日晚,刘广之以戎州太守的身份,邀请黄庭坚到锁江亭品荔枝。当日同来者都是领导和嘉宾。刘广之邀请了黄庭坚的江西老乡李任道、民间文化名人成履中、宜宾县尉汲南中、江安令石信道、推官文少激,以及廖致平、张道原、徐道隐、史庆崇等名人。李任道是黄庭坚的江西老乡,寓居戎州二十多年了。黄庭坚认为李任道说话做事谦逊务实,研究道术深得其要,为人处世老成持重。成履中为未第老儒,其著《家礼贴式》在明清时代影响极大。汲南玉是当时宜宾的县尉。廖致平是中央退休官员。大家饮酒赋诗,互相唱和。次韵也叫步韵,是和诗的一种方式。李任道应当是这里面除黄庭坚之外年龄最大的、诗作得最好的。所以李任道作诗之后,黄庭坚按照李任道作诗的韵脚和次序所写的和诗,当场作了一首,宴会之后回家又作了三首,总共写了四首诗来和李任道的诗。但李任道所写的诗没有流传下来,只流传下来黄庭坚按李任道韵脚和次序所写的《次韵李任道晚饮锁江亭》。黄庭坚回家之后所作的三首和诗分别抄送了成履中和汲南玉。

故事就是故事:黄庭坚与李任道等人在锁江亭上饮酒,这一段岷江是西北—东南走向的。黄庭坚坐在东边的位置上,看到岷江从西面滚滚而来,翻腾的巨浪就像锅里沸腾的开水一样。这个地方的岷江很窄,两边的悬崖近得来似乎只要一条小船就可横渡过去。看到从脚下流过的岷江水,思乡之情难以抑制地涌上心头,想想自己老家宽阔的钟陵江面,只要有微风吹起,江面就会荡起微微的波浪。那样一种天宽地阔的境界,和今天天低水窄的局促境界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心事重重的时候,虽然喝着美酒,但并未感受到美酒入喉净爽的感觉,耳中只是传来煮茶的铜鼎中茶水开始沸腾的嗡嗡声。距老家千里之遥,能和老乡在此饮酒品茶,真是难得的机会啊,大家难舍难分,直到太阳落山了,持大盖伞的仆人累得换了好几次了,大家才终于依依告别。

 故事后的故事:黄庭坚当时在锁江亭所煮之茶,应是李任道提供的。黄庭坚刚到宜宾不久,即使种茶也还不能摘茶叶。黄庭坚所煮之茶,应为宜宾茶。茶宾茶有早白尖、川红功夫、天府龙芽、鹿鸣茶、屏山炒青等名茶。从与锁江亭的距离来看,早白尖和天府龙芽占据着地理优势。这首诗说明北宋时期宜宾居民具有饮茶习惯。可以与宜宾的茶马古道相互印证。黄庭坚的这些诗赋是宜宾发展茶产业重要的文化基石。



平等表达·友善交流
请登录 注册会员 会员登录
地址: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国白酒学院综合楼113室   邮箱 :138897698@qq.com
Copyright@2023郭五林 版权所有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20230019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