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研究网 > > 研究成果 > 《长江首城,诗意荔枝》北宋宜宾土地特产

《长江首城,诗意荔枝》北宋宜宾土地特产

时间: 郭五林

土特产:朝来盐醯饱滋味,已觉瓜菰漫轮囷

黄庭坚于1098年(宋元符元年),六月初,抵达宜宾,于1101年(宋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离开,在宜宾两年又七个月有余。在宜宾期间,他的诗文中经常提及宜宾食物。

(一)朋友经常给黄庭坚送来酒和醋

黄庭坚离开戎州时,在合江门附近上船。到江边送行的,有史庆重、杨中玉、何裕道、杨咸儒、孙仲安、廖宣叔、张大同、蔡次律、李潮等二十余人。大家依依惜别,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和政治环境中,已经56岁的黄庭坚离开戎州,大概率是不能再次相见了。离开这样一个才学高深的大家,大家当是相当惋惜。

黄庭坚初到戎州期间,因为没有俸禄,不但居住条件相当艰苦,而且生活上也比较窘迫,全靠朋友救济度日。但戎州地处金沙江、岷江交汇于长江处,江河文化培育了戎州士人待人热情、乐于助人的义文化。黄庭坚在戎州时,得到大家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各界朋友经常赠送荔枝、曲酒、豆粥、茄子、苦笋等食物给黄庭坚,使黄庭坚能在戎州期间过得衣食无忧。泸州知州王献可(字补之)也经常给黄庭坚救济。

黄庭坚后来写给王献可的信《答泸帅王补之》中提到了王献可赠送的礼物:“损酒、醋、蜀纸、珍珠粉、乳饼,皆领。每以口服所需累长者。感愧无已。”黄庭坚在戎州期间,王献可不只给他送来了酒和醋,也给他送来了写字用的蜀纸,还有用防蚊治疮的珍珠粉,以及乳饼(奶酪)。黄庭坚觉得给王献可添了麻烦,内心非常过意不去,所以专门写信致谢。由此可见,当时酒和醋在戎州是常用食物,能够经常用来赠送他人,说明酒和醋的使用已经很普遍了。

(二)黄庭坚《谢杨履道送银茄》写到了宜宾的茄子和醋

黄庭坚把醋拿来做什么用呢?从黄庭坚感谢朋友谢履道送银茄给自己的诗中就可以看出,黄庭坚用盐和醋来凉拌茄子。这道菜在我小时候也吃过,那种天然的简洁但又鲜香的味道至今难忘。

黄庭坚《谢杨履道送银茄》四首除了写到茄子之外,还写到了醋。

谢杨履道送银茄四首

 

[北宋]黄庭坚

藜藿盘中生精神,

珍蔬长蒂色胜银。

朝来盐醯(xī)饱滋味,

已觉瓜菰(gū)漫轮囷(qūn)。

 

故事前的故事:黄庭坚感谢杨履道送来的银茄,总共写了四首诗,可见谢履道经常送茄子给黄庭坚。从杨履道的姓名来看,估计又是一个信道的。杨履道、李任道,都出自全国道教名山真武山附近,可见北宋时宜宾道家文化是相当兴盛的。

故事就是故事:我初到戎州,生活艰苦,常吃野菜,不过野菜也养人,你看我现在精神状态是不是比以前好多了。现在你又给我送来珍贵的茄子,这些茄子长着长长的茄蒂,颜色比银子还好看。早上我用盐和醋把茄子拌和好,味道相当全面饱满,那种感觉,就像家中的仓库中装满了瓜果一样。

 

其二

 

君家水茄白银色,

殊胜埧(jù)里紫彭亨。

蜀人生疏不下箸,

吾与北人俱眼明。

 

故事就是故事:谢履道先生你送给我的新鲜茄子,茄皮呈白银色,非常漂亮。我认为,这种银茄远比堤塘里种出的那种个大体肥的紫茄味道好多了。银茄是一个新引进的北方茄子品种,很多四川人都还没有见过银茄,吃饭时都不拈银茄。我和一些北方来的人却一眼就认得,非常喜欢拈银茄来吃。

 

其三

 

白金作颗非椎成,

中有万粟嚼轻冰。

戎州夏畦少蔬供,

感君来饭在家僧。

 

故事就是故事:银茄被切成一小颗一颗的,做得很精细。不像戎州当地的擂打茄子,用棒槌来砸烂茄子,显得很粗糙。银茄里的茄籽粒很密集,嚼起来时就像有无数颗细小冰粒在口中融化一样。我在戎州开出的菜地,夏季的时候出产的蔬菜很少,感谢谢履道先生给我送来了银茄,让我在家也能吃上饭,过上僧侣样的素淡生活。

 

其四

 

畦丁收尽垂露实,

叶底犹藏十二三。

待得银包已成谷,

更当乞种过江南。

 

故事就是故事:主人已经把菜园里的可以吃的茄子全部都采摘完了,不过还留有一些茄种。等到这些茄种成熟后,我要讨些茄种来带回江西,种在我江西修水老家。

(三)黄庭坚在宜宾食豆粥

   答李任道谢分豆粥

 

[北宋]黄庭坚

 

豆粥能驱晚瘴寒,

安知天上养贤鼎。

与公同味更同餐,

且作山中煮菜看。

 

故事前的故事:这首诗作于1099年,黄庭坚到戎州后的第二年。黄庭坚的江西老乡李任道,经常都在接济黄庭坚,给黄庭坚送食物,包括荔枝、豆粥等。李任道被黄庭坚称为江津道人,很多人以为李任道在重庆江津,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江津是指江的渡口。锁江亭附近就是岷江的重要渡口,对面就是全国道教名山真武山。李任道要么是真武山的道士,要么是锁江亭附近的道士。李任道乃一介平民,隐居在江湖上,其获得食物的途径估计是做道场后别人以食物形式给的报酬,或者是在道观里信男善女贡献的食物。

故事就是故事:来到偏远的戎州,老乡李任道给我送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豆粥,给我驱散了冬夜的风湿和严寒。我本是朝廷官员,过去曾经在朝堂的大鼎里与各位官员一起分吃美食的。现在被贬到戎州来,就只有融入江湖,与平民百姓一起吃着一样的食物,把自己当成山中煮在瓦罐里的野菜一样贱看。

故事后的故事:豆粥是宜宾物色食物,有人说是红豆粥,有人说是黄豆粥。根据我在宜宾的经验,豆粥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绿豆粥,一种是豇豆粥。其实宜宾人称粥为稀饭,也即绿豆稀饭、豇豆稀饭。从常见性来说,绿豆稀饭有清热解毒、降暑消渴的作用,直至今天依然是宜宾常见的粥类食品,据此估计李任道给黄庭坚送去的是绿豆稀饭。读者诸君如果不相信,晚上你到宜宾的夜宵店时除了叫上烧烤、燃面外,你可以多叫一份稀饭,看老板给你端来的是不是绿豆稀饭,你就可以从个案来验证我这个推测了。

(四)黄庭坚《题石恪尝醋翁》乃是题诗尝醋名画

黄庭坚在戎州见到石恪的名画《尝醋翁》。石恪是五代末期成都人,相当于现在的漫画家。石恪性格豪放不羁,滑稽玩世,画风放诞不拘,人物形象丑怪奇诡,极尽嘲讽之能事。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点正经没有”、一派顽主形象。主人请求黄庭坚为之题诗,以增添名画的文化色彩。黄庭坚欣然应允。乃题诗一首《题石恪尝醋翁》。

 

题石恪画尝醋翁

 

[宋]黄庭坚

 

石媪忍酸喙三尺,

石皤尝味面百摺。

谁知耸膊寒至骨,

图画不减吴生笔。

 

故事前的故事:乐山隐士王朴,原名王宽,是黄庭坚无话不谈的好友。改名王朴也是黄庭坚提议的。两人见面前就曾有书信往来,王朴曾请黄庭坚为他题字“至乐”“豹隐”二榜。王朴不但给黄庭坚寄来峨眉笋、梅枣等土特产食物,还把自己珍藏的著名画家石恪、宋纯和王友的画借给黄庭坚欣赏。而黄庭坚则为王朴的多幅藏画写上题画诗,并把自己故乡特产江西双井茶回赠给王朴,还两次写信详细告诉王朴碾泡方法。这首诗就是黄庭坚为王朴的藏画石恪画《尝醋翁》所题的诗。思坡醋厂门前台阶上有此诗石刻。

故事就是故事:石家老太婆尝了醋之后,酸得来舌头伸出老长老长。石家老头石皤尝了醋之后,脸上皱纹上百道。画中的人尝了醋之后,酸得来把肩膀耸起来,却又露出了胳膊,被冻得肌寒彻骨。石恪的绘画水平之高,一点也不输于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

故事外的故事:根据《唐宋文学编年地图》黄庭坚条记载:1100年,在戎州,有题画诗。作品:题石恪尝醋翁。出处: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333页。

黄庭坚在宜宾的生活中经常食用醋,这是宜宾醋源远流长的重要依据。思坡醋、屏山套醋都是宜宾醋的当今代表。

 

 

岷江边的思坡醋,产于宜宾市翠屏区思坡镇。思坡醋传统酿造技艺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凌生隆现为代表性传承人。黄庭坚从宜宾市去乐山市青神县看姑姑张氏要从思坡镇的岷江江面上经过。郭五林摄。

六、黄庭坚在宜宾吃花酥

黄庭坚《清平乐》其五《示知命》

清平乐·示知命

 

[北宋]黄庭坚

 

乍晴秋好,黄菊欹乌帽。

不见清谈人绝倒,更忆添丁小小。

 

蜀娘谩点花酥,酒槽空滴真珠。

兄弟四人别住,他年同插茱萸。

 

    故事前的故事:此诗作于1099年。黄庭坚四弟黄叔达带着妻子,护送嫂子到哥哥身边,一路克服千难万苦。在到戎州的行船路上,黄叔达的妻子为他生了女儿。一船四人到戎州相聚。

故事就是故事:秋高气爽,菊花盛开。我们一大家人在菊花中追逐嬉戏,跑动过程中,我头上的乌纱帽都戴偏了。一家人在一起,不再高谈阔论,不再故弄玄虚,他们高兴地给我谈起侄女小小的出生过程,我也感到非常高兴。

四川女子在做着花酥,四川男子在酿着美酒,我们兄弟六人,我们两人在此相聚,还有另外四个兄弟分布在天南海北,也不知道要等到哪年哪月,我们六兄弟才能团聚。



平等表达·友善交流
请登录 注册会员 会员登录
地址: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国白酒学院综合楼113室   邮箱 :138897698@qq.com
Copyright@2023郭五林 版权所有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20230019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