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研究网 > > 研究活动 > 宜宾市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王朝卫讲述《忆往东山——谈谈与宜宾东山有关的历史文化》

宜宾市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王朝卫讲述《忆往东山——谈谈与宜宾东山有关的历史文化》

时间:

接下来,我们将有请宜宾市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王朝卫老师,带我们走进东山的《忆往东山》故事。

 

 

宜宾市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王朝卫讲述《忆往东山——谈谈与宜宾东山有关的历史文化》。右为李秉仁、周兴福、刘沙、王辉。

 

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与宜宾东山有关的历史文化,题目叫《忆往东山》。我们来看看宜宾古城的山水情结。

一、宜宾古城的山水情结——“山水大聚之所必结为都会。”

“山水大聚之所必结为都会,中聚之所必结为市镇;小聚之所必结为村落”。这是战国时期商鞅的三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城池的山水情结,我们以宜宾古城为例。

   

         东汉僰道城                   宜宾古城变迁示意图

 

宜宾最早的城市叫“僰道城”,是汉高后六年、也就是公元前的182年,在金沙江北岸的走马街一带形成的,所以我们说宜宾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到了东汉末年,“僰道城”才发展到三江口一带,就是左边这张示意图的位置。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因发水灾淹没了僰道城,又迁到岷江北岸的旧州坝。在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遇宋元战争又迁到登高山城、也就是今天的东山上,1275年再次迁回三江口。2000多年围绕三江转了一圈儿。

二、宜宾的东山——宜宾的人文胜地

东山在宋代称登高山,明清时期称东山,现在俗称白塔山。明清时期的东山,还包括了催科山。催科山原名叫天柱山,传说每当此山有大石滚下,宜宾必有人中科举,所以又称“催科山”。

                                  

                     东山俯瞰

 

黑白照片是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在1275年,虽然宜宾城从东山迁回到了三江口,但到了明代,城市规划师们又把三江汇聚的东山推崇为城市的水口,在东山上修建了白塔和东山寺,形成了著名的 “水口园林”,成为宜宾城市景观的画龙点睛之笔。古人讲的水口是指水流的入口和出口,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城市水口都被视为登高远望、吟诗作赋的风水宝地。

东山之所以称登高山,是因为早在宋代,东山就已经是文人墨客登山游玩的好地方。我们可以从北宋大诗人黄庭坚,当年登临东山时所作的这一首词中,体会到宋代的东山,就已经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黄庭坚是公元1098年被贬到宜宾的,在宜宾的时间将近三年。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那时的东山还没有建白塔,但在黄庭坚的眼里,东山就已经是“胜景”:俯瞰长江,渔翁独钓寒江,四顾群山,皆是青山,黄庭坚看到的胜景就像是一幅山水画,而这正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山一世界、一水一心境”的山水情结。所以我们可以说,东山自古以来就是宜宾的人文圣地。

三、东山白塔——宜宾的文峰塔

宜宾有三座文峰塔,东山白塔是相对高度最高的,有35.8米

                     

       2016年            2014年       1908年(英国植物学家拍摄)

 

东山白塔始建于明代隆庆三年,即1569年,距今已有453年,有9层。楼阁式是中国古塔的一种建筑形式,它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塔的楼层数里外一致,外面有几层里面就有几层,塔内还有楼梯通到塔顶。      

白塔在明代其实叫东雁塔,和西安的大小雁塔一样都是由印度的雁塔演变而来的,只不过在世俗化的过程中又被古人赋予了兴文风和镇水灾的功能。

明代建白塔的主要目的就是兴文风,所以叫文峰塔,外形就像会2016年那样。因为古人认为,文峰塔的外形就像一支毛笔,直插云霄,可以接纳天地之灵气,能帮助书生们科考中举。

到清代,白塔又被赋予了镇水的功能,又在明代的塔顶上加修了高高的塔刹,外形成了1908和2014年那样。这样白塔就更加高耸,塔身倒映在水中,就如同一把宝剑插入水中,就可以宝塔镇河妖,从此不发水灾。后来又把白塔的第九层改建成了宜宾最佳的观景平台,但视角上白塔就变成了八层,注意看后面两张照片,白塔只有八层。

2015年维修东山白塔时,我们省市文物部门就是想恢复明代文峰塔的建筑风格,就像2016年那样。这样修的直接好处就是减轻了塔顶后加的重量,更加安全,而且从视角上看是明显的九层而不是八层,更加符合中国古塔的楼层数是单数而不应该是双数的规矩。当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说修后的塔顶像瓜皮帽,不好看。白塔是2016年完工的,2017年四川轻化工大学投入使用,到现在,临港已经发展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大学城和科创城。再看我们宜宾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今年18位,和以前相比,真的是越来越好,说明我们的文风又一次东山再起了。如果入住“东山序”,那你离白塔的文风就更近了。当然,这是玩笑话了。高考,拼的还是地方教育的整体实力和你个人的努力。文峰塔,更多的是一种正面的精神鼓励。其实我们古人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就大兴书院。

四、东山书院   

清代四川的书院有504所,宜宾有33所。其中最有名的书院,就是叙州府办的翠屏书院和当时的宜宾县办的东山书院。明清两代,宜宾有进士104人、举人663人。              

 

现存的东山寺                  ·嘉庆《宜宾县志》叙州府城图

 

照片上的东山寺才是从明清延续下来的东山寺。中国的书院是伴随隋朝的科举制度产生的,早期的书院就建在寺院、道观旁。因为那里的环境清静优美,读书人和僧人、道士,常常住以论道,相互熏陶。可以说,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就是山林中的书院开创出来的。

我们看清代嘉庆时期的《宜宾县志》对东山书院的记载,再看当时的府城图,可以看出东山书院既不在东山,也不在叙州城的东面,但却取名东山书院,而且还是利用原来的县衙门改建而成的。这足以说明当时的官民都非常重视教育,也深知东山的人文之气,取名东山书院就是希望早出人才多出人才。

五、东山的抗元之战——宋代登高山城  

宜宾的抗元战争打了30多年。在1267年,叙州安抚使郭汉杰,在东山上修筑了登高山城,把旧州坝的叙州府和宜宾县的官署全部迁到了山城,东山就成了当时宜宾最高权力机关的所在地,并在此坚守了八年。    

   

宋代登高山城墙遗址            余玠巡视叙州防御碑刻记事(1243年)

 

  

碑文                         明代“百二河山”石牌坊

 

现在东山上除了照片上看到的城墙遗址外,还有“县衙门”“关口上”等遗迹。

在南岸戎州桥下的滨江路有一块宋代的碑刻题记,记录的是南宋的兵部尚书余玠将军,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后,在1243年巡查宜宾抗元战争的准备情况。到了明代,在老城区的交通街,修建了一座“百二河山”石牌坊,其目的就是借助于当年宜宾军民在登高山上奋勇抗争的城市精神,来激励大家以一当百,守护古城。

六、东山,宜宾人心目中的人文之山

以上只是我对宜宾东山的简单介绍和粗浅认识。下面我想引用清代李寿萱的一首诗,来说明东山在宜宾人心目中的地位。   

这是一首用古诗名句组合而成的集句诗。作者李寿萱是清代叙州府的训导(相当于今天宜宾市教育的局长),他是一位深入了解宜宾历史文化的学者型官员。面对宜宾的三江三山,他唯独青睐东山,用18位古代诗人的名诗佳句组成的《游东山》,巧妙地总结出东山的人文价值和自然价值,足见当时的东山,在宜宾人的心目中就是一座人文大山。而且他还非常贴心地做了个东山一日游的旅游指南:你可以“四顾山在目”,像黄庭坚那样登高远望;也可以“爱此林壑清”,呼吸新鲜空气、清心洗肺;可以“委蛇散腰脚”,做一个健身小达人;最后“清心拂尘服”,在东山寺的禅声中淡然心境。

七、东山,新时代的绿水青山

跨入新时代,东山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两段讲话,其核心思想就是要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传承万里长江的千年文脉,守护好中华文明的摇篮。现在的东山已经是宜宾内环线中规模最大的城市绿肺。我们有理由相信,依托东山的千年文脉和长江的山水文化,丽雅的“东山序”,必将创造出“可观、可赏、可游、可居”的理想的山水人居环境。谢谢大家!


平等表达·友善交流
请登录 注册会员 会员登录
地址: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国白酒学院综合楼113室   邮箱 :138897698@qq.com
Copyright@2023郭五林 版权所有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2023001985号-2